前沿應用|低場核磁共振技術在油泥含油率檢測中的應用
含油污泥是指混入原油、各種成品油、渣油等重質油的污泥。含油污泥不是自然界固有存在的,而是由于油田開采、石油煉制過程、運輸、使用、貯存等各種與原油、成品油有關的工業、民用、個人等,因各種事故、操作不當、設備陳舊、破損、腐蝕等原因造成原油、成品油跑、冒、滴、漏,外泄到地面,沉積到海洋、湖泊、河底,與泥土、水等混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油、土,水,甚至摻混有等其他污染物的混合物。含油污泥對人體有害,對植物、水體生物有害,蒸發在空氣中的油氣能刺激皮膚、眼睛及呼吸器官,使土地失去植物生長的功能,處理和修復困難,是石油及石油化工工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1]。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石化行業平均每年產生80萬t含油污泥,全石化行業平均每年產生6000萬t含油污泥。油泥是一類具有資源回收價值的含油固體廢物。
低場核磁共振作為一種高新技術,一般在2min內完成對油泥含油率的檢測,可以對油泥的油回收水平進行快速評估,以及對油泥處理工藝進行實時評價。
一、含油污泥的主要產生場景[2]?
1)原油開采產生含油污泥:原油開采過程中產生的含油污泥主要來源于地面處理系統,采油污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含油污泥,污水凈化處理中投加的凈水劑形成的絮體、設備及管道腐蝕產物和垢物、細菌(尸體)等組成了含油污泥。此種含油污泥一般具有含油量高、粘度大、顆粒細、脫水難等特點,它不僅影響外輸原油質量,還導致注水水質和外排污水難以達標。
2)油田集輸過程產生含油污泥:油田集輸過程產生的含油污泥的主要來源于接轉站、聯合站的油罐、沉降罐、污水罐、隔油池底泥、煉廠含油水處理設施、輕烴加工廠、天然氣凈化裝置清除出來的油沙、油泥,鉆井、油田作業、管線穿孔而產生的落地原油及含油污泥。油品儲罐在儲存油品時,油品中的少量機械雜質、沙粒、泥土、重金屬鹽類以及石蠟和瀝青質等重油性組分沉積在油罐底部,形成罐底油泥。這些含油污泥本身成分復雜,含有大量的老化原油、蠟質、瀝青質、膠體和固體懸浮物、細菌、鹽類、酸性氣體、腐蝕產物等,在污水處理過程中還加入了大量的凝聚劑、緩蝕劑、阻垢劑、殺菌劑等水處理藥劑,也混于含油污泥中。
3)煉油廠污水處理場產生的含油污泥:煉油廠污水處理場的含油污泥主要來源于隔油池底泥、浮選池浮渣、原油罐底泥等,俗稱“三泥”,這些含油污泥組成各異,通常含油率在10%~50%之間,含水率在40%~90%之間,同時伴有一定量的固體。
4)鋼鐵冶煉等行業用油所導致的污染的泥土。
5)海上油田開采,造船修船使用重油烴所污染的海岸線、河流邊際,海底含油污泥,石油油罐車船事故導致的油品泄漏造成的水體、地表含油污泥等。
二、含油污泥的主要處理方法?
含油污泥因污染造成的原因等不同而組成不同,一般油田、貯罐等產生的含油污泥含油率在10%~50%,含水率在40%~90%。這些含油污泥的產生、數量和組成基本上比較穩定,是一種可以進行回收的資源,目前主要的處理方式有以下幾種[3]。
1)固液機械分離法:固液機械分離法是研究較早、較成熟、較通用的含油污泥處理方法,其從真空過濾法、加壓過濾法到滾壓過濾法,再到離心脫液法,實現了含油污泥從固、液兩相分離到油、水、渣三相分離,分離后的水相進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油相至煉廠回煉,濾渣通常采取填埋、焚燒和生物處理及部分綜合利用等措施進行處理。
2)化學熱洗法:化學熱洗法也稱熱脫附,是利用熱化學溶液對含油污泥進行反復洗滌,使油類物質從固體表面脫離的方法。常用的熱洗液主要是混合堿,可由無機堿和無機鹽組成,也可選用更經濟的洗滌用品。洗滌后的混合液可通過氣浮的方式實現油水分離。
3)溶劑萃取法:溶劑萃取法是利用物質極性的相似相溶原理,選取有機溶劑作為萃取劑,將含油污泥中的油類物質抽提出來,而后對萃取液進行蒸餾,將溶劑與油類物質分離的方法。油類物質可回收利用,殘渣達到環保要求后可直接填埋或進一步利用。
4)熱解法:熱解法是指在無氧微正壓的條件下加熱含油污泥,使其中的油類和有機物析出,將含油污泥分離為熱解渣、熱解液、熱解氣,達到資源利用目的的方法。
此外除了以上含油污泥處理方法外,還有地耕法、含油污泥固化法、化學破乳法、固液分離法、土地填埋技術,含油污泥的綜合利用一般是利用含油污泥鋪路、制磚、制作蜂窩煤等。國外還有含油污泥低溫熱解技術,以及采用溶劑和低頻聲波分離油泥的方法等。
可以看出,對油泥的回收處理技術比較繁多,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快速評價污泥的處理效果呢?這里就提供了低場核磁共振法,用于快速評價污泥的油回收效果評價[4]。
三、低場核磁共振法在油泥油含量檢測中的應用
那如何使用低場核磁共振技術來檢測油泥中的油含量呢?以下帶來詳細的應用案例:
1) 準備一批從污泥樣品處理回收獲得的油樣。
2) 稱取0.5g油樣,進行核磁信號的檢測,隨后增加油樣,記錄對應的重量,以及對應的核磁信號。(稱取的油樣質量滿足范圍即可,這一步是為了建立油信號標線,一般取五個點,要求相關系數>0.999)。
3) 將不同質量下的油樣的質量以及對應的核磁信號,進行擬合,得到油樣質量和核磁信號的標線。
4) 將需要檢測的油泥樣品,加入油水分離劑,并充分攪拌分離,使用同標線一樣的參數,獲得油的核磁信號。
5) 將待測樣品的油核磁信號帶入標線,即可得到油泥中的油質量,從而獲得油泥的含油率。
參考資料
[1]劉五星, 駱永明, 滕應, 等. 我國部分油田土壤及油泥的石油污染初步研究[J].土壤, 2007, 39(2):5.
[2]李建柱, 李曉鷗, 封瑞江, 等. 油泥及其處理工藝發展現狀[J].煉油技術與工程, 2009(12):4.
[3]Zhong, Hanyi, Qiu, et al. 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preparation of shale stabilizer with oil sludge - From waste to resource[J].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 Engineering, 2018.
[4]Jin Y, Zheng X, Chi Y.Experimental Study and Assessment of Different Measurement Methods of Water in Oil Sludge[J].Drying technolog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2014.
全部評論(0條)
推薦閱讀
-
- 前沿應用|低場核磁共振技術在油泥含油率檢測中的應用
- 油泥是一類具有資源回收價值的含油固體廢物。低場核磁共振作為一種高新技術,一般在2min內完成對油泥含油率的檢測,可以對油泥的油回收水平進行快速評估,以及對油泥處理工藝進行實時評價。
-
- 文獻解讀|清華大學殷振元教授《Energy Fuels》:基于低場核磁共振技術泥質粉砂型甲烷水合物動力學及孔隙水運移特性研究
- 本文基于低場核磁共振技術,研究了泥質粉砂型沉積物中MH生成和分解過程孔隙結構演化行為以及水運移和轉化規律。
-
- 前沿應用 | 低場核磁共振技術用于抗體藥物來料入庫無損鑒定
- 低場核磁共振技術在應對抗體藥物來料入庫時,可以滿足藥品監管要求,并在此基礎上開發更多解決方案。
-
- 前沿應用|低場核磁共振技術在固廢中的研究
- 低場核磁共振技術在固廢中的研究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固廢排放越來越多,如何有效妥善處理,成為現今
-
- 前沿應用|低場核磁共振技術用于導熱界面材料研究
- 低場核磁共振技術用于導熱界面材料研究概述導熱界面材料,也稱為熱界面材料(TIM),主要用于提高電子設備的散熱
-
- 前沿應用|低場核磁共振技術在普魯士藍結晶水含量測試中的應用
- 普魯士藍類化合物(PBAs)是鈉離子電池(SIB)有較大應用潛力的正極材料,因為它們具有成本低、比容量和能量密度高、倍率性能優異、循環壽命長的等顯著優點。
-
- 前沿應用|低場核磁共振技術用于導熱界面材料研究
- 常見的導熱界面材料包括導熱硅脂、導熱凝膠、導熱墊片、相變材料、石墨片、片狀導熱間隙填充材料、液態導熱間隙填充材料等。
-
- 前沿應用|低場核磁共振技術在食品飲料穩定性評價中的應用
- 增稠劑是一種用于增加食品或飲料的黏度和濃稠度的物質。在果汁、酸奶或谷物飲料中,增稠劑的作用是改善產品的穩定性
-
- 報告小結 | 生物和材料界面的多尺度核磁共振測量方法——總結版4
- 2023年12月9日,清華大學分析中心磁共振實驗室特邀上海交通大學孔學謙教授進行學術報告,該報告題為《生物和
-
- 報告小結 | 生物和材料界面的多尺度核磁共振測量方法——總結版3
- 2023年12月9日,清華大學分析中心磁共振實驗室特邀上海交通大學孔學謙教授進行學術報告,該報告題為《生物和
①本文由醫療器械網入駐的作者或注冊的會員撰寫并發布,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醫療器械網立場。若內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告訴,我們立即通知作者,并馬上刪除。
②凡本網注明"來源:醫療器械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醫療器械網,轉載時須經本網同意,并請注明醫療器械網(www.gdfufeng.com)。
③本網轉載并注明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④若本站內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告訴,我們馬上修改或刪除。郵箱:hezou_yiqi
參與評論
登錄后參與評論